中新網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自然生態

    加強候鳥保護 去冬今春鄱陽湖保護區救治放飛候鳥190余只

      中新網南昌11月9日電 (記者 李韻涵)11月9日,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越冬候鳥和濕地保護工作會在江西南昌召開,記者從會上獲悉,去冬今春鄱陽湖保護區救治放飛候鳥190余只,清除天網4600余米。

    11月9日,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越冬候鳥和濕地保護工作會在江西南昌召開。李韻涵 攝
    11月9日,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越冬候鳥和濕地保護工作會在江西南昌召開。李韻涵 攝

      長江中下游南岸的鄱陽湖是中國最大淡水湖和國際重要濕地,全球95%以上的白鶴、80%以上的東方白鸛、70%以上的白枕鶴在鄱陽湖保護區內越冬。

      據統計,去冬今春,鄱陽湖保護區各地共開展湖區排查1076次,聯合執法152次,救治放飛候鳥190余只,清除天網4600余米,辦理刑事案件42起、行政案件43起,行政處罰51人,有力打擊了破壞越冬候鳥和濕地資源違法行為。

      此外,沿湖各地進一步推進濕地候鳥保護信息化建設,將5G網絡、無人機巡護、全天候視頻監控、AI識別等先進技術綜合運用到保護實踐中,“天空地”一體化監測巡護網絡進一步構建。

      據了解,去年以來,沿湖各地面對極端旱情,采取了生態保水補水、碟形湖閘口和圩堤修復、苔草刈割、湖泊微地形地貌改造、開辟候鳥應急食源地、碟形湖水位科學調控、水系連通聯合調度等保護與修復措施,有效提升了整個湖區生態系統應對極端氣候的抗壓能力和候鳥承載力,最大努力減輕了旱情對濕地候鳥的不利影響。

      在資金投入方面,鄱陽湖保護區各地進一步加大了濕地候鳥保護工作經費投入。新建區投入190萬元,廬山市40萬元,東鄉區15萬元;湖口縣投入390萬元,在鄱陽湖水域和長江水域共安裝19個高空遠程監控攝像頭,實現24小時全天候監管,保護濕地候鳥安全;進賢縣爭取了中央財政資金280萬元對當前不被利用的2000畝耕地永久恢復為天然的、適合候鳥棲息的濕地,為候鳥提供穩定的補充棲息和覓食場所。(完)

    責任編輯:劉思偉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玉梅美妇和公的情乱,bl高h猛烈失禁潮喷男男教室,演戏被撕下内裤假戏真做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