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M 6月9日訊:6月9日,汽車整車板塊跳空高開,盤中最高一度漲逾3.8%,截止10:04分左右板塊漲幅居前,個股方面也紛紛走高,亞星客車盤中漲停,中通客車、安凱客車、中國重汽、江淮汽車、長安汽車、東風汽車等多股紛紛跟漲。
消息面上,昨日晚間,商務部發布《關于組織開展汽車促消費活動的通知》,其中提到,為進一步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根據“2023消費提振年”活動安排,商務部將組織開展汽車促消費活動。建立“百城聯動”重點活動清單。各地統籌部署汽車促消費活動,擇優推薦3-5個“百城聯動”候選城市及其重點汽車促消費活動安排。商務部將選取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的約100個城市,形成“百城聯動”重點活動清單。》點擊查看詳情
此外,《通知》中還提到,要推動完善農村充電基礎設施。積極協調推動完善農村地區充電基礎設施體系,依托縣鄉商業網點、企事業單位等場所,合理推進農村集中式公共充電樁場站建設。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做好農村充電樁建設用地、電網支撐等保障工作。
受此利好消息提振,充電樁板塊也一同走高,江蘇華辰再度漲停5天4板,長電高新、金冠電氣、超訊通信、北巴傳媒、泰永長征多只個股紛紛跟漲。
而除了上述兩大板塊,汽車服務,汽車零部件板塊漲幅也十分可觀。截止10點15分左右,汽車服務和汽車零部件指數漲幅均在2%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6月8日,除了商務部方面的政策利好,乘聯會也發布了5月乘用車市場的相關數據。其表示,2023年5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174.2萬輛,同比增長28.6%,環比增長7.3%。今年以來累計零售763.2萬輛,同比增長4.2%。
對于銷量提升的原因,乘聯會表示,當前,3月以來的促銷熱度逐漸消退,但促銷仍處高位,消費者觀望情緒得以緩解,加之近期大量新品和低價新款推出,消費需求有所釋放。
展望6月乘用車市場,乘聯會認為,2022年6月1日開始實施車購稅減半政策,因此政策啟動期疊加去年3-5月的購買延遲因素共振,導致去年6月的超高基數;而今年6月工作日天數雖然與2022年持平,但端午節從去年6月3日變為今年6月22日,今年端午節在高考后,有利于休假出游。不過考慮到2022年6月超高基數的情況,若是今年6月車市同比出現負增長應該是正?,F象。
同時,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也表示,6月是上半年的重要節點,企業傾向于在6月份沖擊銷量,整體車市仍有望實現持平或微增,反而是7月份面臨著季節性下降的挑戰。他預計,7月份的下降程度不容樂觀,整體來看,6月和7月的下行壓力也將給全年車市的增速帶來一定挑戰。
且5月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表現也可圈可點,5月新能源車市場零售58.0萬輛,同比增長60.9%,環比增長10.5%。今年以來累計零售242.1萬輛,同比增長41.1%。
出口方面,新能源乘用車表現依舊不俗,5月新能源乘用車出口9.2萬輛,同比增長135.7%,環比增長1.2%,占乘用車出口30.5%;其中純電動占新能源出口的92.6%,A0+A00級純電動出口占新能源出口的50%。
據SMM此前調研了解到,5月上旬因多數車企推出假期促銷活動,大幅讓利,推動銷量上行明顯。5月多數車企銷量均環比上行。此外,當前汽車經銷商環節庫存持續消耗,逐步恢復至庫存預警指數下降至55.4%,回落至近兩年以來1-5月的低值。且國六B非RDE車型獲半年銷售延期,致市場非國六B燃油車清庫壓力有所緩解,推動市場逐步回歸理性,新能源汽車外部壓力有所緩解。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近日,據長沙交通運輸公眾號消息,于5月16日起全市暫停受理網約車運輸證新增業務。而受全國網約車運力逐步飽和影響,近一個月內,包括東莞、三亞、濟南在內得多個省市相繼發布網約車飽和預警,部分地區更是直接暫停受理網約車運輸證新增業務,而網約車下游市場作為新能源汽車使用得一個重要的應用場景,SMM認為,該市場被按下暫停鍵或將對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增長構成考驗。
不過長期來看,市場對新能源汽車抱有較強的預期,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便在近日表示,汽車行業整、零分工處于非穩定狀態,業務邊界正在重構,有相互滲透趨勢;預計到2025年,中國需要的動力電池產能為1000-1200GWh。
在5月底SMM于印尼雅加達主辦的2023年SMM印尼鎳鈷產業鏈大會上,SMM行業研究-新能源事業部GM王聰便提及了SMM未來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展望,她表示,2023年受補貼政策退坡及宏觀環境影響,預計中國新能源車增長下降至30%以內。預計2022年-2026年年化增長率為25%。得益于中國新能源汽車普及率預計將穩步提升,SMM預計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將從2021年的354萬輛增長到2025年的1040萬輛左右。
相關閱讀:
》全國政協常委苗圩:今年碳酸鋰價格將穩定在每噸15萬-20萬元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要加大下一代動力電池技術研發的力度
》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2030年全球動力電池及儲能電量規模將超過4.1TWh
【SMM分析】5月鋰電正極材料產量環比增加 動力儲能需求回暖后市預期向好